|
继电报、电话在上海使用后,无线电台是上海使用的第三种通信方式。无线电通信按所用波段可分为甚长波通信、长波通信、中波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和微波通信等。中国包括上海,最早使用无线电通信都是从设立长波电台开始的,起始于海防要塞和军舰,从某种意义而言,是从海岸长波电台开始的。
自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清政府派袁世凯到天津小站操练新军,试图建立起强大的陆军武装力量,同时侧重布防广东等沿海地带,努力打造一支近代新型的海军队伍,以冀重振中国水师的雄威。另外,洋务运动虽然在甲午战争中已宣告失败,但其在对外交往中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举措,已在清政府和中国民众的观念中留下深深烙印。清政府在国内大规模自办陆路电报线,尤其是在中法战争中通过运用电报通信为其带来的便捷,体会到了电信的重要性。为此,1899年就引进了无线电通信技术,聘请丹麦人那森承办,在广州督署马口、前山、威远等要塞以及广海、宝壁、龙骧、江大、江巩、江固、江汉等江防军舰上设立无线电设备。这就是中国国内最早使用的无线电通信。
上海开设无线电台,最早从江苏省官电局自办开始。1907年,吴淞到崇明的电报水线损坏中断,因水线时常被船舶抛锚毁断,修理费用很大而且时间长,江苏省官电局决定以官款组建吴淞到崇明的无线电台,用无线电通信来代替水线通信,以解决水线容易被损坏的难题。
德商德律风根公司见有机可乘,就在吴淞狮子林与崇明南门港分别安装了该公司制造的500瓦瞬灭火花式长波无线电收发信机各1套,通报范围达300海里(约556公里),当年由江苏省官电局出资收买。1908年8月,吴淞无线电报局和崇明无线电报局成立,隶属于江苏省官电局。“1908年9月,江苏省官电局在吴淞狮子林和崇明装设的500瓦瞬灭火花式电机竣工通报,这是上海长波无线电报电路的开始。”
1908年,英商在上海英租界汇中旅馆私设专与海上船舶通报的500瓦平常火花长波无线电收发信机1套,建办长波电台,波长为600米,与海上船舶通报。
1909年,邮传部上海电政局与英驻华公使进行交涉,上海电政局总办兼上海电报局总办周万鹏运用国际相关条例的规定,坚持将英商电台收归国有,使得英方不得不让步,将电台作价卖给中方。上海电报局将收买的英商电台移装到外滩8号上海电报局楼上,同时成立上海无线电报局,主要经营船舶电报业务,收发信机仍用于船舶通报,呼号初为SNG,后改为XSH。此电台也成为中国最早的海岸电台。
至此,上海拥有2个长波电台,一个是收发公众电报的吴淞至崇明的无线长波电台,一个是专用于和船舶通信的上海无线电报局电台。
“1910年,法国人在顾家宅(法国军营,今复兴公园附近)设无线电台,发播徐家汇(002561,股吧)天文台气象报告。”其实这是经法国政府授意,擅自在顾家宅兵营内建造的长波电台,对外号称“顾家宅电台”。该电台开始时每日定期播送法国人把持的徐家汇天文台的气象报告和上海标准时刻报告,后来在外滩开设营业所,对外公开收发电报。
上海电报局仿照出资收买英商汇中旅馆电台一例,与法商进行谈判,但遭到法商拒绝。此后该电台还扩展通报业务,进一步侵占中国无线电通信主权。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吴淞狮子林的无线电台被炮火击毁,于是无线电报局电台担负起与崇明无线电台通报的任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