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信设备 无线电通信发射设备 50年代末,国营761厂研制成功大功率25千瓦单边带发射机。1968年至1973年,该厂研制成功30千瓦单边带发射机,实现了全部调整自动化。1980年至1987年,该厂研制成功10千瓦单边带发射机,线性放大器部分采用三级高频放大,单边带激励器部分采用数字频率合成技术。 1968年,国营761厂研制成功超长波发射机,发射功率20千瓦。1969年11月至1979年,该厂研制成功2部超长波发射机和并机设备,单机功率达1500千瓦~2000千瓦,并机后达3000千瓦~4000千瓦。1984年10月,该厂将研制出的一种新型激励器用于改进超长波发射台。在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中,利用该机完成了1万公里远距离通信任务。 1976年至1984年,国营761厂研制成功长波授时系统主要设备2000千瓦长波脉冲发射机。以该机为主要设备的长波授时系统,使中国的授时精度由原来的毫秒量级提高到微秒量级。 无线电短波收信机 1957年,北京通信设备厂(原名邮电部器材供应管理局北京器材厂)开始试制WS430-Ⅰ型短波收信机。1964年,该厂开始试制WS430-Ⅱ型短波收信机,改进了中周、高周变压器设计及对电容器温度系数进行补偿等,提高了收信机的质量和稳定性。 1963年,北京通信设备厂研制成功WS423型收信机。该机是高灵敏度高级短波收信机,采用了半频率合成器的稳频技术和涤纶胶带聚碳酸酯新材料等。 微波通信设备 1957年,国营761厂研制出7KMHz电视微波中继设备,并应用于电视转播车。 1958年,北京通信设备厂研制成功2GHz60路微波通信设备和60路载波通信设备。1959年8月,完成在北京电报大楼至将台路(厂区)之间的通话试验。 1964年,邮电部组织600路微波设备系统会战。北京通信设备厂完成了4GHz模拟600路微波整机设备和天线、馈线振子、分路以及行波管放大器、仪表等配套产品的试制。 1969年至1970年12月,北京通信设备厂研制成功4GHz960路微波Ⅰ型设备系列机。1973年11月至1974年12月,以北京通信设备厂为主研制成功960路微波Ⅱ型机。 1975年,国营761厂研制成功6KMHz数字微波信道机,为全固态化、全国产化的信道机。 1976年至1983年9月,北京通信设备厂研制成功8GHz数字微波通信设备系统。传输速率为4.48MB/S(相当于120路话路)。1984年底,建成跨海(从蓬莱到旅顺跨渤海湾)数字120路微波通信线路工程,从而使国内微波电话通信由模拟转向数字。1986年4月,研制成功480路数字微波通信设备。 自动电话交换设备 1957年,国营738厂试制成功JZBQ-1A企业用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1958年,试制成功JZB-1A型城市用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1959年,该厂自行设计了JZBX-1型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为50门,并在人民大会堂、北京饭店、北京火车站等处开通使用。 1958年初,国营738厂试制出25/50门纵横制交换机样机。1964年至1966年,该厂研制出90~450门纵横制交换机,采用10×30JXP-1A型片簧接线器作接续元件和JRB扁平继电器作控制元件。1964年至1968年,该厂与邮电部一所等合作研制成功采用10×52×3型编码接线器和JR-13型线簧继电器作主要元件的市话分局和汇接局用交换机BMS-1型编码式纵横制交换机。容量为1000~10000门,用户号码最大为7位。1974年至1978年,该厂研制成功1000/6000JZH-1型城市用纵横制交换机。该机采用10×30JXP-1A型接线器进行组群,用集中记发—分级联合控制和多频/直流脉冲并举的组网方式。1978年后,该厂研制成功JZHQ-4型(企业用)、JZHZ-1型(支局用)和JZHZ-2型(汇接用)纵横制交换机。初装容量为90门,可扩充到1800门;支局机和汇接机的组网能力可达7~8万门;并可实现长途自动呼叫。1984年至1988年,该厂完成了万门局JZH-3型纵横制交换机的试制。该机接续速度快,组网能力强,电路结构三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高。 1958年,国营738厂用电子管为元件试制出容量为10门的全电子交换机。该机为布线逻辑控制电子自动电话交换机,具有使用性能多、体积小、接续快等优点。1969年至1970年,该厂研制成功50/200JDSQ-1型200门时分制脉幅调制全电子自动交换机。采用时分制脉幅调制(PAM),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空分制交换机的全新制式交换机,可在一条通路上完成25对用户的通话。1978年至1984年,该厂研制出JDSC-3型30/60全电子交换机,容量有30门和60门两种,用于舰船上,取代半电子舰船用交换机。 1986年,北京市电子技术发展公司研制成功ETD-12/64程控用户交换机。该机以Z80为中央处理器,属于混合全自动中继方式机。1989年,北京科华通信技术开发总公司研制成功HKX-100系列程控交换机。采用Z80微处理器控制,是一种全电子式程控用户交换机,能与任何制式的交换机配合使用。单机使用容量为112门,双机并用可扩展到224门。1990年至1992年底,国营738厂研制出JMQ-3L30型程控模拟用户交换机。该机采用分散控制技术、二级交换网,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电话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话务台采用液晶板显示信息。 光缆通信设备 1975年,北京市科委组织北京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等单位开始对半导体激光器(砷化镓激光器)、光电二极管、光纤、光端机及120路数字电话通信系统分别进行攻关研究。1978年,又组织了“120路光缆通信实用工程试验段会战”。1979年9月,完成了在市话86、89两个电话分局之间的光缆铺设。1980年,正式开通了3.3公里、120路光缆通信系统。使用0.85微米的短波长光纤,传输速度为8.448Mb/S。并入市话网后实际应用效果良好。这是国内自行研究制造并应用的光缆通信传输系统。 二、广播音响设备 广播发射机 1950年,国营761厂研制出1千瓦、3.5千瓦、7.5千瓦、20千瓦等不同功率的中波发射机。1958年9月,该厂开始研制1000千瓦中波广播发射机。该机由2台500千瓦发射机并机组成,采用自动板调线路,由200多万个零件组成,总重量150吨,总体积约900立方米。1960年1月15日,1000千瓦中波广播发射机开始试播。 1954年,国营761厂开始试制苏式短波广播发射机。该机由20多万个零件组成,功率达到120千瓦,并机发射功率可达240千瓦。1956年12月31日,试制的大型短波广播发射机开始试播。1969年,该厂研制生产出600千瓦、700千瓦短波广播发射机各1台,主要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1960年,国营761厂开始研制调频广播发射机,先后研制出TPF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发射机。1972年,该厂研制的1千瓦调频广播发射机在月坛发射台启用。 1975年至1987年,国营761厂先后研制成功10千瓦、50千瓦、150千瓦大功率脉宽调制(PUM)短波发射机和150千瓦中波脉宽调制发射机。 1981年至1985年,国营761厂研制成功1千瓦调频立体声广播发射机。 1985年4月,国营761厂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研制成功关键设备30千瓦高频发射机。 收音机 1944年,北京成立华北广播协会收音机工厂,开始以工业方式组装电子管收音机。1951年,北京市打磨厂电器生产合作社(北京计算机一厂的前身)开始生产三灯、五灯电子管收音机。1958年,公私合营广播器材厂(北京无线电器材厂、北京电子仪器厂、北京无线电厂的前身)设计研制出牡丹牌911型九灯、五波段仿真立体声高档收音机,达到当时中国规定的特级收音机标准。 1958年,北京市电器工业公司中心试验室(同年7月组建成北京市电工研究所)用日本的半导体管和该室制造的元件,试制出半导体收音机。同年7月,北京市电工研究所用自制的小型元件和国内研制的半导体管组装成全部采用国产元件的半导体收音机。1963年12月至1964年10月,北京市组织完成试制牡丹8402型半导体收音机的大会战(简称“8402”大会战)。1964年9月22日,四机部批准牡丹8402半导体收音机设计定型,作为向国庆15周年献礼投放市场。该收音机达到国家二级收音机标准。同年11月5日~13日,周恩来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参加苏联社会主义革命47周年庆祝活动时,将近百台牡丹8402收音机赠送给参加庆祝活动的各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团。 1959年10月,北京无线电器材厂设计生产出牡丹牌1201型声控电源落地式收音、电唱两用机。刘少奇、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曾将该机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领导人。 1961年,北京无线电器材厂专门为人民大会堂北京厅设计生产出一台牡丹牌6101型收音、录音、电视、电唱四用大型组合机。可用电子遥控器遥控调谐、选台和音量。 1971年10月至1974年8月,北京无线电厂完成为北京饭店等大饭店配备国产高级半导体收音机牡丹2241型22管全波段台式半导体收音机的研制。该机有12个波段,可接收世界各地的广播节目,交直流两用,达到国家一级机标准。 1972年,北京无线电厂自行设计并研制出牡丹牌BM311型薄膜集成电路收音机,是当时国产体积最小的半导体收音机。 录音机、收录机 1964年,中央广播事业局广播科学技术研究所(后改为广电部广播科学技术研究所,简称广播科学研究所)试制成功一种供记者采访用的G4501型便携式开盘录音机。1974年,北京西城录音机厂试制成功DTL型电影同步录音机,技术性能达到国家一级机水平。1975年,北京电影机械厂(1981年改名为北京录音机厂)完成了大型成套电影录音设备试制,包括调音台、录音机、还音机及稳频连锁电源等。 1978年,北京无线电厂研制出FM/AM两波段盒式磁带收录机。1979年5月,该厂自行研制的单声道盒式收录机“艺声”牌SL-Ⅰ型收录机定型,投入生产。1985年10月26日,该厂研制的牡丹牌MB214型双卡分离音箱三波段立体声便携式收录机通过设计定型。该机具有15曲自动选曲功能。 1981年6月,北京无线电厂研制成功牡丹牌SL-5型三波段立体声调频调幅台式收录机。1984年,研制成功牡丹牌MT-205型调频调幅集成电路双卡立体声台式收录机、MT-206型调频调幅集成电路立体声台式收录机。 1983年初至1985年,北京市广播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北方牌C401组合音响。音响的频响、失真、信噪比等主要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1984年,北京无线电厂自行开发的牡丹牌M401型音乐中心定型并投产。该机为分屉式组合音响。1989年,该厂研制成功牡丹M408型组合音响,采用红外遥控控制。 1984年底,北京录音机厂研制的飞达牌FX02Q型录音机机芯(KC-855D的国产化产品)通过设计、生产定型。这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塑料录音机机芯,国产化率达80%以上。 三、电视广播设备 电视发射机 1957年3月至10月,国营761厂与广播科学研究所等合作研制出米波段(VHF)1千瓦黑白电视发射机样机,采用高电平调制方式。1958年5月1日前,该台中国自行研制的黑白电视发射机交付北京电视台(1978年改名中央电视台),并于5月1日晚7时开始试播。1970年,该厂采用蒸发冷却新技术,试制出1千瓦分米波(UHF)黑白电视发射机。 1972年至1973年,北京东风无线电四厂(后改名北京电视设备厂)试制成功米波Ⅲ波段(6~12频道)1千瓦彩色电视发射机。该机采用陶瓷四极管和方形腔体。1973年,交付北京电视台试播。 1975年,国营761厂研制成功北广牌CS-10-Ⅲ-1型10千瓦米波Ⅲ波段中频调制彩色电视发射机。该机采用固体化的中频调制激励器技术及金属陶瓷电子管。其中,中频调制是70年代初国际上才逐步采用的一项新技术。 1981年至1984年,国营761厂研制成功北广牌CSD-1-Ⅳ/Ⅴ-1型1千瓦分米波单通道彩色电视发射机。采用了中频调制、半导体功率放大合成、超线性金属陶瓷电子管功率放大器技术和宽带板状阵子天线等新技术,使发射机的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将中国电视广播频道数由12个提高到60多个。 1981年至1985年,国营761厂研制成功TVU410型分米波30千瓦速调管电视发射机。该机的图像速调管放大器增益大于35分贝,采用了专用激励器和同轴器件及自动稳流电源等,扩大了中国电视广播覆盖率。 1986年至1987年,国营761厂研制成功TVU411型分米波10千瓦速调管电视发射机。该机采用了国产化的第四代速调管,替代了进口产品。 电视广播中心设备 1957年,国营761厂研制成功广播用电子管黑白电视摄像机。1964年,该厂研制成功晶体管黑白电视摄像机。1973年,北京电视设备厂研制成功1英寸三管彩色摄像机,并安装在彩色电视转播车中使用。1981年至1983年7月,该厂自行设计、研制成功XCS-11型便携式三管彩色摄像机。 1957年至1958年3月,国营761厂、广播科学研究所等合作研制成功全电子管式5信道黑白电视中心设备。1958年5月1日前夕,交付北京电视台试播。1959年国庆节前夕,该厂为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研制成功10信道电视中心设备。该设备图像分解力和清晰度达到设计要求。 1959年国庆节前夕,国营761厂研制成功黑白电视实况转播车,交付北京电视台使用。1971年至1973年,北京电视设备厂研制成功全晶体管化大型黑白电视转播车。1972年至1973年5月,该厂研制成功大型彩色电视转播车。1990年,该厂与北京北方车辆厂等联合研制成功BDS5/60DSC型大型电视转播车。该车在亚运会期间,经过连续48小时的工作考验,未发生任何故障。 1960年至1962年,广播科学研究所研制成功光电导摄像管电视电影设备。该设备包括专用摄像机、偏转线圈和光切换等系统,是中国完全自主研制的黑白电视广播专用设备,解决了电影在电视中播放的质量问题。 1971年至1973年,北京电视设备厂研制成功3信道彩色电视中心设备。1973年5月1日前夕,交付北京电视台进行了彩色电视试播。1979年,该厂研制成功彩色电视中心系统。该系统既可作普通彩电中心使用,也可作电视电话会议播出使用。 1984年4月,中央电视台和杭州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研制成功黑白字幕机。1984年底,北京邮电学院与日本索尼公司联合研制成功SMC-70GP彩色字幕机。 1986年至1992年,广播科学研究所研制成功实用图文电视广播系统。该系统于1990年亚运会期间成功地进行了开路试验播出。 1988年,电子部电视电声研究所研制成功数字电视跟踪器。1989年,该所研制成功数字时基校正器(DTBC)。 电视差转机 1971年至1973年,国营761厂研制出电视差转机,为米波段,1瓦~300瓦。1979年,该厂研制成功Ⅰ、Ⅲ波段300瓦电视差转机。平原乡村覆盖半径为20公里,山区或城市为10公里~15公里。 1980年至1992年,国营761厂研制成功CSZ-1型Ⅲ波段300瓦电视差转机。该机增加了中频调制器,可同时播发自制节目,是差转、电视发射两用机。 1982年至1984年,国营761厂研制出CSZ-1型50瓦分米波电视差转机。该机末级采用高增益、高线性的金属陶瓷三极管,前级全部采用固态功放,配备调制器后可作电视发射机用。 1982年至1984年,国营761厂研制成功Ⅳ/Ⅴ波段分米波300瓦电视差转机。该机末级采用一只FC-735F电子管作线性放大器,其余全部为固态电路。 电视接收机 1961年,北京无线电厂为人民大会堂设计、试制了一台牡丹牌6101型收音、录音、电视、电唱大型组合机。其中的电视机是电子管式31厘米黑白电视机。这是北京研制的第一台电视机。1970年,北京东风无线电二厂(北京东风电视机厂的前身)研制出晶体管黑白电视机样机。1971年4月15日,该厂生产出晶体管黑白电视机,采用23厘米(9英寸)显像管。1971年5月1日,昆仑牌J201型黑白电视机作为中国第一代晶体管电视机的代表,一台送上天安门城楼,一台放在金水桥,现场播放庆祝游行实况转播。当时,整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只有几百小时。1978年,北京电视机厂和北京东风电视机厂采用全国联合设计,分别推出牡丹牌31H2、31H3型和昆仑牌B314型31厘米集成电路黑白电视机,MTBF达1400小时。1979年,北京东风电视机厂研制成功B3110型集成电路黑白电视机。采用3块集成电路,MTBF达5000小时以上。 1973年,北京东风电视机厂采用国产元器件研制出一台彩色电视机样机。同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彩色电视机会战经验交流会上展出,并被选送到中南海向中央领导汇报。1976年至1977年,北京电视机厂试制出全晶体管、全国产化731型、741型51厘米彩色电视机。1989年,北京东风电视机厂研制生产出S541型54厘米平面直角遥控彩色电视机。 1975年,广播科学研究所研制成功6厘米黑白投影电视机。1976年至1978年,该所研制成功彩色投影电视接收机。 卫星电视地面接收机 1970年至1972年,电子部电视电声研究所研制成功902卫星电视接收机。1974年至1975年11月,广播科学研究所研制成功L波段直播卫星电视接收设备,是中国独立开发的、全国产化的卫星电视接收机设备。该设备接收美国为印度所做教育广播试验用的应用技术卫星(ATS-F〔6〕)节目图像清晰稳定,层次分明,音质良好。此设备曾在新华社、外交部、中南海、钓鱼台等地作示范表演,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接收试验。 1976年,电子部电视电声研究所研制成功714MHz和12GHz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试验样机。1977年底,在国内接收到苏联静止卫星-T播发的SECAM制彩色图像。1979年8月,该所与电子部19所合作在烟台接收到日本BS卫星播发的NTSC制彩色电视节目。1981年,该所研制成功采用螺旋状组合天线卫星电视广播接收系统,用于接收L段的苏联714MHz卫星播发的电视节目。 1988年,国营768厂研制成功DH3910型卫星云图接收机。主要用于接收GMS-3型同步气象卫星和极轨气象卫星发送的低分辨率云图资料,可以接收同步气象卫星图像信号和日本DMC同步气象卫星云图信号。另配适当天线可接收美国、苏联及国内极轨卫星云图信号。该机一端接118传真机用以接收云图照片,另一端用以进行图像处理、显示、储存,为国防、科研、气象部门提供气象资料。 闭路电视系统 1974年,电子部电视电声研究所和武汉无线电厂共同研制成功接收1~12频道电视节目的共用天线系统。1975年,安装在北京饭店。 1981年,北京电视设备厂研制出G型共用天线系统。1982年至1984年,该厂研制成功GA型共用天线。其电视天线、螺旋腔滤波器、同轴腔滤波器性能优越。1986年,该厂研制出Ⅳ型全频道共用天线。 应用电视 1958年,国营761厂研制成功应用电视设备。1965年,该厂研制的SG-2型应用电视设备用于中国第一次核试验。1969年,该厂研制成功采用国产硫化锑摄像管的SGB-5型工业用黑白摄像机。 1976年至1980年,北京电视设备厂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制出SG-1型三管彩色电视摄像机,用于训练飞行员的飞行模拟器和卫星发射场的监视系统。 1978年至1984年,北京电视设备厂研制成功通信卫星电视监控系统。用于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中国第一颗同步实验卫星的发射工程。 1982年至1984年,北京电视设备厂研制成功高温工业电视监视系统。1986年,该厂研制成功SGB-11型黑白工业电视。1987年2月,该厂研制成功显微电视。配有多种显微物镜,可用于医学和科研领域。 1988年,国营718厂先后研制成功多功能MRT-Ⅰ、Ⅱ、Ⅲ型X射线检测图像处理电视系统。 录像机 1968年,广播科学研究所与上海录音器材厂合作试制成功磁带录像机LX-1。1980年,国营761厂试制出NV-9200E型U规格的录像机。 1979年至1980年,北京电视设备厂试制出VHS便携式录像机。1985年,该厂试制出第二代小型便携式录像机LX2230。1986年,该厂与清华大学合作完成家用盒式录像机机芯原理分析、计算与测试研究。 1986年,广播科学研究所研制成功1英寸录像机视频录/放磁头。1987年,该所和中科院声学所合作研制成功GZ自动跟踪磁迹磁头,用于1英寸广播用录像机。1988年,该所研制成功1英寸广播用螺旋扫描录像机上、下磁鼓,解决了国外不肯转让的核心技术。 CH11型复合膜(聚酯—聚丙烯膜)电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