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lackman 于 2016-6-6 09:21 编辑
谈谈个人对静噪电路的认识 时代的发展,从内在烧到外在的热络,压缩了DIY的空间,烧机器,烧天馈,不亦乐乎,却忘记了对于本振、混频、调制、解调、三倍频的认知和研究。以下一点对静噪电路的个人看法。 以下90年代30M对讲机电路图,静噪部分如下: MC3357是著名的MOTOROLA公司早期的单片窄带调频接收电路,相信各位火腿一定不陌生(后来的MC3361,贴片装MC3363,MC3367,发射单元MC2831,MC2833),前级低通高放省略,LM386是音频小功率放大器: 接收、放大、混频后的第二中频455K信号,经由455五端陶瓷滤波器滤波后,由5脚输入到内部限幅放大器,放大后的信号由8脚输入鉴频解调,解调后由9脚输出,信号又分两路,一路通过音量电位器W1送到386的3脚输入端进行音频放大;另一路通过静噪电位器W2控制输入到MC3357第10脚的噪声幅度,经内部放大后由13脚输出控制电平,控制Q8、Q9的导通,从而控制386的电源正端的通断,达到静噪(音频功放失去+电压)的目的。 早期对讲机的顶部旋钮,除了音量兼开关电位器,还有静噪电位器,单一频点机器没有频道旋钮。早期的机器对静噪的调节是最频繁的,最佳状态是噪声刚刚消失的点位,由于电磁环境的不同,随手调节成了习惯,现在的多级静噪调节,其实就是对静噪位置电压的定量化,并由顶部旋钮改为数字键盘快捷键调节,略显不便,这也是静噪调节不被重视的原因之一吧。关于静噪点是否存在问题,个人认为有效的方式是排除环境因素,在下的建议是,拿掉天线(切勿发射,尤其是高功率),看是否异常,因为这时的噪声完全是机内电路噪声,不受环境影响,这时候如果异常铁定就是静噪电路问题。
以上是一点个人看法。 原创帖,请给予基本尊重!
2016.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