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bg9lg)无论是应付考试还是实际应用,你的进步速度和最终发出的信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使用什么样的工具。
传统的“人工电键”或者“手键”,日本爱好者叫“纵振式”电键,是最经典的发报工具。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然而掌握却比较困难。如果想要达到较快的发报速度、坚持较长的间续发报时间,你就非投入可观的精力去练习不可,这对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将来有一定的困难。不过手键发报好象古典的木工活儿一样,信号的长短、间隔完全靠自己掌握,所以信号具有一定的“人情味儿”。“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的叛徒姚苇就是根据电码信号的“手法”认出李侠的电台的。等你有了相当经验后,甚至可以根据信号的特征大致区分对方的性别和性格。手键发报的练习有不同风格。我国部队过去的训练提倡使用弹簧很硬的带有球形键钮的电键,我国50年代报务员称之为“苏式电键”,并且提倡施以较大的腕力。这样练出来的手腕刚劲有力,适于在行军途中和恶劣条件下发报。但西方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则使用弹簧较软、键钮顶部呈略微下凹的所谓“美式电键”,比较重视手指的弹性,练习起来比较省劲,适于在室内环境拍发。
手键发报靠的是养成手的习惯动作,一旦养成,很难再改。所以不难听到中国人和西方人互相说:“嘻!你的电键弹簧软/硬得没法用哇!”有的人则一开始没有练好,导致发出的信号总有某种严重毛病,手腕手指一用力就失去控制,这时候人们就说“哇!他的手坏啦!”这个“坏手”在电报的Q简语中还专门占据一方,叫做“QSD”。要是人家发给你一个“QSD”,那真是一种不客气的批评了。不过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是友情为重的,一般是不会贸然这么给你一下子的。
如果你并不想浪费太多的精力去学一门原始手艺,那么你可以选择自动键作为你的学习起点和最终应用工具。自动键是一大类电键的总称。因为纵振式电键靠手腕和手指的上下运动与电键弹簧互相作用形成一连串均匀的“点”,为此花费很多力气去练习很不合算,所以人们研制了许多种可以自动发“点”“划”的电键,把“产生”点划信号的操作简化为“选择”点划的操作。因为要选择“点”和“划”两种状态,所以这种电键的操作一般是靠左右拨动键柄来实现的,日本也叫“横振式”电键。
只自动产生“点”,靠人工产生“划”的是“半自动键”,早期的半自动键依靠横向振动的重锤、弹性条、档块以及适当的接触点形成一串点,改变重锤的位置和档块的间隙就可以调整发“点”的速度,不需要附加控制电路,但机械结构略为复杂。而且拨一次键手指赋予机械部件的能量是有限的,机械振动会在摩擦力和接点碰撞中很快阻尼衰减,所以一次只
能连续发十来个点。这种电键的美国经典名牌叫“Vibro”,我国老报务员连音带意称之为“拨拉Key”。
点划都是自动靠控制电路产生的就是“全自动键”。最简单的自动键只有一个键柄,向左拨动发“点”,向右拨动发“划”。我国翻译出版的一些“电路大全”之类的书里介绍过一些这样的电路。这样虽然解决了自动生成“点”“划”的问题,省了不少劲,但点划之间的间隙完全由手工控制,当发报速度提高时,拍发点划交替较多的“C”、“Y”、“Q”等字母来就需要忙忙碌碌地左右拨动键柄,不但搞得电键经常在桌面上滑动,而且倒换方向稍一迟疑就会引起点划脱节,而稍一超前就会造成前面一个点划的缺损。
稍改进一点的全自动键有两个分离的键柄,英文叫做“Paddles(双桨)”。利用拇指和食指两个手指动作的时间差,在最后一个点尚未结束时,拇指仍一直对左键柄保持用力,使最后一个点拍发完整,而食指此时可提前做好对右键柄的用力动作,减少了“点”“划”间的转换时间,这样发起“C”、“Y”、“Q”等电码来就从容得多,电码质量也容易保证。但是还有美中不足,那就是点划之间的间隙长短仍旧受到人为操作的影响,稍一不慎还是会造成点划脱节或缺损。
进一步的改进是增加“点划自动完善”功能。就是只要一个点或者一个划一旦开始发出,那么无论手指是否继续按键,控制电路一定会将它完整地发完。这样,操作时只要养成点划开始后手指超前放松的习惯,就可以保证每个点划都很饱满,不会再产生点划缺损的毛病。
再完善一点的控制电路还具有“自动调整点划间隔”的功能。也就是,当你发完“点”后,如果食指提前按下“划”键柄,划信号不会马上发出,而是要等前一个点完整地发完,还要等待相当于一个“划”的延时,“划”信号才开始启动。因此操作时只要使“点”后发“划”,或者“划”后发“点”的后一个按键动作略微超前一点,自动键电路就会自动保证“点”“划”间的空隙严格符合标准。
一个字符内的“点”“划”间隔有了质量保证,如果字符和字符之间的间隙还要受操作者控制的影响,那么发出的信号还是不理想的。因此更为完善的自动键电路还具有“自动调整字间隔”的控制功能。就是说,如果操作者在两次按动键柄之间的间隙时间不足一个“划”的,电路将其当作一个字符内部的“点划”间隔,自动拉长为一个“划”的时间。如果按动两次键柄间的时间长于一个“划”,电路会自动等待7个“点”的时间才启动下一个“点”或“划”信号,自动生成一个标准的“字间隔”(注:业余无线电通信中的标准“字间隔”相当于7个点的时间)。
有了以上功能,自动键发出来的电码可以非常正规,象流水一样标准。但是当拍发“C”、“Y”等点划交替复杂的字母时,还要频繁地来回拨动键柄,对快速拍发不利。因此现代的自动键控制电路都有“自动交替”功能,英文叫作“Iambic(抑扬顿挫)”,颇有诗味。“自动交替”功能就是,在“点”“划”键柄同时按动时,自动键电路交替发出“点”和“划”。如果想发“C”,只要拇指先动,然后食指跟上,到适当时候拇指先放,然后食指也放开,就得到了一个具有完整的点划和标准间隔的电码“C”,而两个手指只各动了一下。发“Y”与此类似,只不过拇指略微点一下后早些放开。发“L”也差不多,只是食指先动。
对于具有“自动交替”功能的自动键讲来,还有一项有用的改进功能,叫做“自动记忆”。“自动记忆”就是如果你在启动“划”后按了一下“点”键柄然后放开,那么即使这时第一个划还没有发完,电路也能记住你还要发一个“点”,在完整地发完第一个“划”,再等一个标准点划间隔后,自动补上一个完整的“点”。这样一来对操作的时间控制精度要求变得十分宽松,使自动键的性能有一个飞跃性的提高。
|
|